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志丹
恢复窄屏

接地气的“文明大篷车”

发布时间:2021-05-21  来源:志丹文明网

  乡风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治理中的软件基础,从文化方面引导农民用现代文明的方式生活,树立起向上的新风尚,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场大家一起互动唱民歌、扭秧歌,特别高兴。”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双河镇麻子沟村村民王勇结婚时,“文明大篷车”送去的婚庆服务让全家人特别开心。王勇告诉记者,“文明大篷车”的婚庆服务比传统婚宴节省了不少,喜上加喜的同时还学习了新的思想。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在推动基层宣传工作中探索推出的“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起源于该县双河镇的麻子沟村,“文明大篷车”志愿者们用充满陕北特色的说书、节奏欢快的快板、喜气洋洋的陕北民歌为村民家办喜事助兴。节目间隙,还发出倡导文明新风的传单、为农家送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民法典》《优秀家风家训解读》等书和文化作品,让喜庆的现场更加文明。在传播党的新思想、促进乡风乡俗文明转变的同时,还提升了群众的觉悟认同和文明素养。

  党建引领乡风

  “党建引领风帆尽,乡村振兴正当时。”一走进麻子沟村村委会,抬头便看到这幅醒目的标语。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亚萍是一位清秀的90后女性,言语简炼,泼辣热情。她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几年后又回乡创业,嫁到麻子沟村不久,就因出色的个人能力被推选为村里的新带头人。

  在高亚萍看来,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住上好房子,还要让农民的精神生活充实起来,活出好面貌。“我抓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党建引领,要积极把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宣讲给大家。”高亚萍说。

  麻子沟村辖10个村民小组413户1261人,山大沟深,村上常住人口少而分散,平时很难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宣讲党的理论和政策,这给高亚萍和村干部开展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

  “有一次机缘巧合,我们去一家过红事的人家召集开会,现场不仅来了亲戚朋友,还有其他乡镇的人,比平时多出很多人。当时大家开玩笑地说‘你们除了讲政策,还有其他可以说说的吗’?听到老乡们的要求,我们即兴唱了两首歌,没想到一下子把大伙儿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来。”高亚萍告诉记者,“这就倒逼着我们想出了新办法。”

  受到启发的高亚萍把村里愿意说、唱、跳的志愿者集中起来,瞄准红白喜事的时间节点开展宣讲工作。形式也从刚开始单一的唱歌,到歌舞、小品、段子,把党的宣传和村民们的兴趣点结合起来,自编自创出既能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政策的节目,不仅丰富了新时代的农村文化,还改良了传统“红白事”铺张浪费的一面,引导了新风尚。

  “为了激发新的创作,我们还要把乡土艺人带出去,找找不一样的感觉,体验和这里不一样的事情,让节目常演常新。”这是高亚萍接下来的打算。

  “文明大篷车”的基层治理经验

  “文明大篷车”让村民对党的新政策听得明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明新风的做法从麻子沟村迅速在全县各村推广开,总结这一基层治理经验,有五个步骤值得参考和借鉴。

  第一步,整合一套资源包。充分利用省市县现有条件组合开展传思想、普法律、讲家风、演节目、放电影、搞慰问、拍合影、送荣誉等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步,瞅准一个好日子。在“过喜事”“过会”“过节”“过年”“开表彰会”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活动。在每年年初提前摸清适宜婚嫁庆典的“好日子”,排出志愿服务计划表,建立全村新婚对象信息库,各类表彰大会上评选出的先进典型安排“文明大篷车”和乐队上门送荣誉。

  第三步,招募一批志愿者。在村婚庆总管、村宴厨师、民间乐队和乡土艺人、乡贤能人、“五老”人员中招募志愿者,通过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让他们成为人人都会“讲、演、说、唱、帮、劝”的“多面手”。

  第四步,设计一张服务卡。在“过喜事”时,主持婚庆仪式、赠送习语金句牌匾、拍摄全家福合影、提供乐队餐饮服务、赠送家风家训书籍、演唱新时代歌曲;在“过会”中,表演新思想文艺节目、展演秦腔和陕北说书、播放爱国主义电影、举行“最美笑脸”义务摄影活动、发放各类书籍、开展现场义诊、免费为老年儿童理发,举办消费扶贫展、乡村书画展、农产农具展,讲解果树蔬菜养畜技术;在“过节”时,慰问孤寡老人、看望留守儿童、落实贫困助学、开展恤病助残等关爱行动;在“开表彰会”后,上门为先进典型送去奖牌证书,赠送先进典型海报。

  第五步,落实一份礼遇单。推行爱心积分兑换制、礼遇嘉许激励制,按照制度对优秀志愿者予以回馈。(中国经济时报 潘英丽)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