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要闻
恢复窄屏

延安市今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数百名“河长”将走马上任

发布时间:2017-03-24  来源:志丹文明网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亲自“挂帅出征”担任河长,市级重要河流、跨县区河流由市级领导担任市级河长……近日,延安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分别研究通过了《延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对延安人来说将不再是梦 图片来源:延安日报

  每一条河流都“名花有主”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有效举措。”市水务局副局长马建民介绍说,在河长制推行过程中,我市将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市级设置总河长、副总河长,延河、北洛河、清涧河、云岩河、仕望河等重要河流、跨县区河流由市级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其中省上已确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任延河河长。河流流经的各县(区)、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相应担任各级河长。市内其他河流(河段)由所在县区负责人担任河长,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分段河长。村组设河道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各级河长牵头推进河流水域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库巡查保洁、河流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单位履行职责。

  按照《实施方案》,到今年6月,全市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到今年底,全市河道全面落实村级以上保洁、管护和巡查责任体系,基本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道管理体系

  马建民告诉记者,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动市、县、乡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流水域保护管理责任,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动、全民群治的河流水域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一河一策,切实解决河流水域存在的垃圾、污水等突出问题,维护河流水域健康生命,实现河流水域功能永续利用。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对延安人来说将不再是梦 图片来源:延安日报 

  有问题,找“河长”

  “河长制让每一片需要保护的水域有了责任主体,使原本无人愿管、易受污染的河流有了主人。”市水资源管理局局长景整风表示,河流养护落实到党政领导身上,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从细处着眼,来协调、调度和监督各部门的相关运作,这将有效解决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

  那么,我市数百名河长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有哪些呢?

  ——严格水资源管理。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打造健康自然的河流水域岸线。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和行政许可,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的行为。建立河流水域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现河流水域动态监管。

  ——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测评价。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坚决取缔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影响水质安全的建设项目,坚决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开发活动。

  ——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示范片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强化城市水土保持,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严格实行综合执法监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河流水域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实行河流水域动态监管。严厉打击涉河违法行为,对水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河流管护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市、县、乡各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各级河长定期不定期召集相关县区和责任单位,协调解决河流水域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流水域管理保护情况,督察督办实施情况、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履职情况。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流水域管理保护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河长的工作评价考核中,我市将以水质水量监测、水域岸线管理、河流库渠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根据不同河流水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分年度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任务指标,严格考核验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海纳百川、滴水穿石。我们相信经过各级河长的努力,全市水资源必将得到有效保护,水污染得到全面遏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得到显著修复,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饮水、水环境等问题,构建起与营造让延安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延安日报记者 强国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