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都要闻
恢复窄屏

永宁镇杨城村红军后人希望有生之年找到亲人

发布时间:2017-02-22  来源:志丹文明网

  1941年,红军父母将她寄养在延安老乡家;1949年,生父曾来延安寻找她,但养父却说她死了;现在,77岁的她在人生的最后时间迫切希望找到亲人……

  红军后人泣血呼唤:

  亲人啊,你们在哪里?

  

77岁的王凤英渴盼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亲人

  近日,《延安日报》记者收到一位网友的求助,希望借助媒体能帮助自己70多岁的外祖母寻找亲人。

  “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知道我的父母是谁,他们在哪里?希望有生之年能找到他们,见一见我的亲人们。”2月20日,记者辗转来到志丹县永宁镇杨城村,见到了《红军女儿寻找亲人》贴子中的主人公王凤英。此时,她正与儿媳及邻居坐在院子里聊天。老人头戴白布帽,满脸皱纹,面色黑红,身上的棉袄、棉裤沾了不少灰土,看上去与农村生活的老人没有什么两样。

  据王凤英回忆,她出生于1941年的12月24日。听说当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父亲在教导二旅,母亲则是一名医生,在中央妇联会工作,都驻扎在枣园镇邓家沟。自己出生40天时,父母将她寄养给宝塔区枣园镇杨崖村的王仲云家。王家有一个儿子叫王天亮,于2015年去世;养母则在自己两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18岁那年,她经人介绍和志丹县永宁镇杨城村的抗美援朝复原军人杜荣昌结婚。后抱养大儿子杜志华,生育杜志平、杜志团两子。1985年,丈夫去世后,自己与三个儿子生活至今。

  王凤英说,从懂事后,她就多次向养父和村里的老人们打问亲生父母的情况,但知道详情的养父始终闭口不谈,也不让村里人告诉她。养父曾答应临死前告诉自己实情,但上世纪80年代,养父因意外事故突然离世,使得自己的身世之谜至今都无法解开。

  “多年来,外婆一直念叨着自己的亲生父母,多次让我们帮忙寻找。”韩伟锋是王凤英的叔伯外孙,他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老人圆梦,他们曾通过陕西广播电台和其他方式多次寻找,但都因为线索有限、时间久远,始终未能帮助老人了却心愿,这也成为一直以来困扰他们的一块心病。

  “我的生父曾经上门找过我,但因为养父害怕我们相认,所以我们最终没能见成面。”说起此事,王凤英老人泪如雨下,“他们也一定很想我这个女儿,要不然不会来找我。”

  随后,记者在宝塔区枣园镇杨崖村印证了王凤英的说法。该村92岁的郭洪银是为数不多的知情者和见证者之一。据他回忆,王凤英的母亲叫杜敏(音),个子挺高,当时在中央妇联会,是一名医生,住在邓家沟村。将王凤英送到王家后,王凤英的母亲时常过来看望女儿,直到1947年离开延安。对于王凤英的父亲,郭洪银说他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叫啥,只是听说后来东渡黄河,到山西与日本人打仗去了。1949年,王凤英的亲生父亲曾来杨崖村王家找过王凤英,但当时王仲云并没有让他们父女相认,而是说王凤英饿死了。

  王天银是王凤英的娘家侄子,他向记者讲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情。他说,1983年,有一个40多岁、自称来自北京中国农科院的中年妇女,来寻找当年父亲寄养在延安老乡家里的亲姐姐。“她给我留了地址,我们互通了两封信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我估计,可能是对方觉得王凤英不是她要找的人。”

  “77年了,依然见不到我的亲生父母,只听村里一位老人说过,我和我的母亲长得一模一样。”提到母亲,王凤英几度哽咽,“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别人都有亲姐妹,就我没有,孤零零一个人。我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如今,王凤英已年逾古稀,耳聋眼花,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她迫切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延安日报》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提供线索,帮助老人了却寻亲的心愿。(延安日报)

  王凤英联系地址: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杨城村;

  外孙韩伟锋联系电话:13389115888;

  《延安日报》编辑部:0911—8216298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