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都要闻
恢复窄屏

儿童剧《红缨》在志丹上演 动人故事仍传扬

发布时间:2016-10-31  来源:志丹文明网

   《红缨》剧情介绍

  1942年,《晋察冀日报》刊登了由诗人方冰、作曲家劫夫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歌中塑造的抗日英雄王二小,成为了人们最为崇拜的英雄偶像。2014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了儿童剧《红缨》。

  《红缨》取材自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王二小的原型是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的少年阎富华。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少年王二小的父母被日寇残害,一心想参军打鬼子,但因年纪太小参军未被允许,成为了一个手拿红缨枪的儿童团员。

  在这个村庄里,还隐藏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日报》报社。送报员给二小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二小意识到了报纸的重要性,明白了消灭敌人不仅是前方战场上的殊死搏斗,也是后方战场上的机智较量。日寇对报社所在的村庄展开了扫荡,为了保护报社和群众,二小将日寇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壮烈牺牲。

  10月24日、25日晚,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话剧《红缨》在志丹县宣传文化中心连续上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精彩的表演,跌宕的情节,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剧中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成为最热歌曲被人们传唱。

  一首经典的儿歌,一段感人的故事,让王二小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深入人们心中。“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随着《歌唱少年王二小》的优美旋律缓缓响起,将观众带回了故事发生的小山村中。在演员精湛的演绎下,讲述了王二小生动感人的抗日英雄事迹,重塑了他不畏强敌的浩然正气。剧中机智勇敢的王二小、憨厚可爱的大丑牛、可亲可敬的八路军……引起了所有人的情感共鸣,现场观众全都站起来,为剧中演员的精彩演绎鼓掌叫好。

  “我是一个80后,小时候就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现在听起来依然那么熟悉,那么感人,如同回到了童年时光。由歌曲到话剧,感觉由虚幻到了现实,儿时的英雄就站在了舞台上,就站在了眼前。小小少年,能够与强敌斗智斗勇,让人看后很受感动和鼓舞。”从顺宁镇赶来观看的刘伟显得有点激动。

  李强强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在父亲的带领下,他认认真真地看完所有表演后,仍站在剧院不想离开,在宣传海报前合影留念。“我喜欢王二小,我非常佩服他。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不怕困难,认真读书,长大后做一个保卫祖国的英勇战士。”说完后,李强强和他的几个同学,齐声哼起了“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据了解,作为文华奖参评剧目的《红缨》,是继《麻醉师》之后在志丹上演的第二部话剧。2015年8月26日,《红缨》作为献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品,在北京怀柔剧场举行了首演。截至目前,在全国已累计演出34场,接待观众2.2万余人,浓烈的爱国情怀和热情向上的力量,深深感染着每一个观众。(延安日报实习记者 雷荣)

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

— —访 《红缨》 导演马彦伟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诞生许多红色经典作品的城市,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次《红缨》能够在这里上演,我觉得是历史的契合、是最好的安排。”《红缨》导演马彦伟谈起这次来延安演出感受颇深。

  马彦伟,作为一名优秀青年导演、演员,曾执导儿童剧《我想对你说》《小飞侠彼得·潘》等,并在《西游记》《特殊作业》等剧中塑造“孙悟空”“龙大伟”等众多经典角色。2014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始创作《红缨》,在最开始时,马彦伟手里的创作素材只有《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对于一部完整的儿童剧来说,单凭一首歌曲作为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和剧组人员认真研究,根据“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这句歌词进行深度挖掘和创作。并走进图书馆和博物馆查阅大量史实资料,带领演职人员多次赴河北石家庄、阜平县、平山县一带采风,实地走访了卢沟桥和北京抗日纪念馆,收集了大量素材,进行多次修改,使王二小的抗日英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为了把《红缨》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热血、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在故事讲述和表演形式上非常讲究。剧中将赵云这一意象人物和精神象征作为故事发展的暗线推动剧情,古有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今有二小单枪匹马诱敌人,二者使用的武器都是红缨枪,在气质上不谋而合。忠厚可爱的“大丑牛”作为王二小最好的伙伴和亲人,一直陪伴王二小成长,并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人与动物之间的这种情感非常感染人,也给全剧增添许多趣味,强化了该剧主题。采用歌队的形式,音乐元素贯穿全剧,琅琅上口的新创歌曲散发着少年儿童的活泼气息。此外,《红缨》的舞台一改儿童剧舞台梦幻唯美的风格,采用简洁有力的黑白场景,尽可能地还原抗日时期村庄的真实场景,呈现出有历史厚度、凸显战争严酷性的舞台效果。马彦伟说:“《红缨》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战争要远离儿童。编排这部剧,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

  优秀的文艺作品,承载着传递精神、感召世人的使命。马彦伟介绍道,“我们不渲染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仇恨。讲述《红缨》、歌唱王二小,就是为了让今天的少年儿童知道祖国那一段辛酸、屈辱的历史。当时的中国少年,用弱小的身躯和长辈们共同承担起赶走侵略者、不当亡国奴的重任,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骨气、责任、担当,不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渐渐消失,他们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并且永远铭记!”(延安日报实习记者 雷荣)

用心诠释, 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 —访 《红缨》 主演宋建霖

  作为一部立足儿童视角的红色经典,《红缨》用丰富多元的艺术手段,用生动感人的故事配合精彩的表演,展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浩然正气。13岁的小小少年,不畏强敌、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较量,无数人既为他的机智勇敢送上掌声,也为他最后英勇就义流下热泪。在王二小的扮演者宋建霖的带动下,观众的心情也随着王二小的命运不断起伏。

  宋建霖,一名80后的青岛人,北京舞蹈学院的高材生,曾参演了《东海人鱼》《宝船》《岳云》等20多部剧目,多次获得“文化部国家院团优秀青年人才”“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个人优秀表演奖”等诸多奖项。真情的投入、精湛的技艺,让他成为《红缨》主角“英雄王二小”的不二之选。

  “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个歌曲,感人的也不仅仅是这个故事,而是王二小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之前饰演的都是神话、古装的角色,《红缨》这个现代的红色英雄形象是我第一次扮演,对我来说是个新鲜的挑战。”从2015年7月接手王二小这一角色后,为了将王二小这个英雄形象表演得更逼真、更传神,宋建霖查阅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资料,脑海中不时浮现出战火纷飞里那个小山村的情景。“红缨枪,是一代代人心头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王二小,是一代代人无法抹去的情感记忆。一首传唱了70多年的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在儿童剧的舞台上唱响,使这个经典故事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用自己的表演传达出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作为文华奖的参评剧目,宋建霖对红色经典剧目《红缨》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打动观众,自己的团队能够演出成功并获得文华奖,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红缨》的演出,让更多的人继承王二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王二小舍身为人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新时代的有用之人。“王二小为了救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在我看来永远不会过时。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身处和平繁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舍小我为大我的宝贵精神,珍惜祖国和平、人民幸福的来之不易,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为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进。”(延安日报实习记者 雷荣)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