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都要闻
恢复窄屏

志丹推进人民满意教育启示:活水一开 活力自来

发布时间:2016-08-03  来源:志丹文明网

  最近,有关志丹教育的几个话题,让人欣喜,也引人深思:

  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现场会,高考文化课成绩不靠前的志丹却介绍先进经验,其让那些“分数低”的学生放飞希望、启航梦想而实行的艺体特色教育,得到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各学校校长有了新“烦恼”:现在老师抢着要上课、代班的多了。

  一些乡镇学校老师扎根基层的态度坚决,明确表示:不愿意进城……

  何以如此?与老师家长交流,两个字频率最高:注入。

  正是因为注入二字,志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带来的启示,让人无法不赞叹:活水一开,活力自来。

   

  启示一:教育如何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教育工作,志丹近年来殊荣颇丰。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县”,2012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教育强县”,2013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4年“双高双普”通过省政府验收并授牌奖励,同时还被确定为“全国艺体教育实验县”和“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

  功劳簿虽厚,但志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迎难攻坚、追赶超越的劲头丝毫不曾放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每年外流学生增多,家长负担加重。据介绍,今年高考,志丹籍回县考生有600多人。

  一年600多人,高中三年1000多人,加上初中外出求学的,志丹家长一年外出承担的教育成本格外高昂。对此,县上一领导慨叹:念书是念钱啊。

  孩子外地上学,家长的心也在外地。干事创业,干部群众怎能安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如何再出发,教学质量在新起点上怎样再突破?今年志丹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县委、县政府毅然出台《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原教育经费预算(1000多万元)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再列支2000万元用于教育激励保障。

  对此,有人担心: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每年财政列支3000万元用于教育,没钱了怎么办?县委书记杨东平、县长徐步亮多次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是全县14万人民的热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有追赶超越意识,越要确保把财力都花在刀刃上,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结合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县教育局配套出台了6个文件,从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骨干教师认定、教师奖惩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县教育局局长薛治银介绍,给各学校注水的奖励资金,30%考核工作量,70%考核于教学质量。具体考核中,我们注重精细化管理,对教师,只要多上课、上好课,就能拿到更多奖励。

  对校长,如果学校考核两次处于末位,要被解聘。连续3年下滑,即取消下一轮竞聘资格。如果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下滑几个位次,就取消学校全部注入奖励的20-30%。

  几名校长先后谈起,新的绩效考核,将学校全体教职工“捆绑”为利益荣誉共同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得认真对待,时时事事都得处于紧张状态。“以前学校管理,你想怎管就怎管,教师很少过问。现在任何一环节疏忽,教师就会来要说法。现在教师之间竞争激烈了,但协作帮助更多了。”期末考试时,批阅试卷、汇总分析,老师们主动互伸援手,共同协作。大家深知,要争先进位,任何一环节的短板,就会拖学校的后腿。

  令校长们最欣慰的是,老师们主动抢着要代课、代班。“量化分上不去,质量增值分肯定拿不到;质量增值分拿不到,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新学新秀的骨干教师奖励想都别想。只有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才能出成绩拿奖励。”

  活水一开,活力自来。志丹教育追赶超越的步履铿锵有力。

  

  启示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细思当前“择生战”“择校热”“大班额”,根源莫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均衡。一方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热望,需求旺盛;一方是教育优质资源的相对稀缺,供给不足。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迫需新开“脑洞”。

  家长追求名校原因无非有二: 条件好、 教育质量高。

  于志丹而言,“条件好”早已不是问题。近年来,始终把教育入在优势发展战略地位志丹,先后投入7.5亿元,新建学校、幼儿园13所,改扩建17所,县城增设学校5所,教育园区化、规模化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以教育园区为主,以东西川中心镇学校为辅的“一主两副”教育布局。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教学设施配备均等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工作甚至走在全省前列。县教育局局长自豪地说:“学校的硬件设施,让省上的一些名校也羡慕。县上投资560万元建成的16个智慧教室,学生上课每人一台平板电脑,实时跟进汇总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其他学校少有。”

  关于志丹教育质量,几名老教师反问记者:“如果志丹教育质量不行,每年600多名学生,怎会被名校选走?”

  很显然,教育教学质量的供给侧改革,在名校领跑的前提下,县内所有学校,必须走出赶超新路。

  这一点,志丹持之以恒,综合施策。县上聘请延安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出任高级中学校长,他推行的“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的“双自主”学校管理改革,让志丹高级中学焕发出新的精气神。

  县上推进教育新政,所有校(园)长竞聘上岗、推行“双自主”管理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加大教科研力度,提升向名校的看齐意识赶超意识、推进精细化管理,激发教师活力,使大家时时事事处于紧张状态,向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要质量。

  志丹高级中学的几名青年教师坦言:如果放在名校的平台,我们绝对做得不会差。但这些有志气的青年教师思索最多的却是: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平台做成最佳。

  提供优质的教育质量,志丹现在从上到上,可谓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启示三:“撤点并校” 立足点何在?

  最近,关于撤点并校争论又成了教育热门话题,中央几大媒体刊发文章,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具体到延安,这项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让很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但同时带来的后果是有些地方农村、乡镇学校绝迹,学生都被“吸引”到县城。有些地方,为并而并、为撤而撤,造成有些学生要“跋山涉水”去上学,由以前的“读不起”变为“走不动”。

  “撤点并校” 立足点何在?

  在志丹, 胡新庄与保娃沟农村社区, 都有幼儿园。

  金丁乡镇幼儿园有6个班178名幼儿。旦八镇是陕西重点镇,幼儿园有幼儿875名,小学有1297名学生,中学有学生802人。

  这些地方为什么能留住学生,关键是这些地方有产业、有致富门路,能留住家长。

  很显然,能留住人,才是“撤点并校”立足点所在。

  有些地方家长曾打趣道:“撤点并校,让孩子从村里到乡里,我想还不如直接到城里,拣个破烂也是城里多。”

  胡新庄与保娃沟,大棚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而在其他地方,县上为农民精心培育的人均2.5亩山地苹果永续致富产业,已开始鼓起不少农民的钱袋子。

  有了固定的致富“金饭碗”,家长在这里能安居乐业,盼望子女成才的梦才更自信。基于此,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做法,才能真正做到家长的心坎上。这就不难理解,农民有产业的那些县区,乡镇学校为什么有那么蓬勃的生机。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必须解决,要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怎么留住老师,让老师能安心奉献?志丹的做法值得借鉴。

  全县教师激励资金按标准城乡均衡注入,各种津贴让城乡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基层补助却在不断提高。

  旦八中学校长曹殿宏,奉献教育事业已26年。他说:“县上出台政策,基层老师补助每月200元起步,工作一年加10元。交通费每月补助240元。他在基层任教,每月比在城里的同学多拿700元。”

  旦八中心小学校长刘瑞军则讲,有了基层补助,有些教师宁愿在基层,也不愿进城。

  对此,志丹县委书记杨东平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各个方面都给用劲。

  

  启示四:教育怎样才不拉下一个孩子?

  有一个问题, 迫需我们认真作答:

  每年初高中招生,分数高的学生被名校尽数选走,剩下的那些孩子怎么办?

  相比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成就梦想的渴望可能更加强烈。怎样才能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让他们重启希望、放飞梦想?

  与其他县区相对,近几年志丹优质生源外流更加明显。志丹高级中学许多教师慨叹:中考成绩400分,比市内名校录取分数线低100多分。400分以上的学生,在我们这里就是“宝贝”,要培养他们冲刺一本。能把这部分学生招进来,我们都求之不得。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那些分数低的学生,最根本的症结是不愿学、不会学。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教学,难免会让这部分孩子走上越听不懂、越不愿学,越不愿学、越听不懂的怪圈。

  怎样才能给孩子们适合的教育,给学生洞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学会、会学?

  推进志丹高级中学教室的门,你会惊奇: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成了学生。

  高二(一)班教室的讲台边,有一根粗粗的暖气管道。这道不太雅观的风景,经同学们巧手装扮,成为同学们的“梦想升华柱”,与旁边班级格言“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构成的动人画面,静静地表达着孩子们的渴望与心声。

  不比起点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志丹高级中学,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的“双自主”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有了自信,也让艺体特色教育成绩更加显著。近年来,志丹共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艺术类学生683名,不少学生考入了体育、音乐、美术重点大学。去年有两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录取。今年高考,志丹高级中学艺体本科上线122人,在全市独树一帜,高级中学被教育部授予“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先进单位”。

  素质教育特色化,志丹全力“给学生一个机会”。据介绍,志丹城乡学校在设施设备上达到了均等化水平,体音美器材等设施全部按照省颁标准配备,包括钢琴等大型音乐器材都实现了城乡一体应有尽有。

  现在,校园足球工作成为志丹的一张亮丽名片,曾几度出国交流,先后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赛事,被确定为“全国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

  各学校艺体特色教育也百花绽放。2012年,由刘志丹红军小学师生自排自演的节目《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被全国红军小学理事会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全国红军小学文艺汇演首选节目,成功进京参加演出。2015年,志丹县排练的少儿足球秧歌参加延安过大年秧歌汇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每一个孩子成才,志丹素质教育特色化的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他们纷纷赞叹:不走寻常路,走出了不寻常路。(延安日报记者 干雄焱 通讯员 刘晓媛)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