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富裕志丹
恢复窄屏

赵海阳:身残志不残 脱贫走在先

发布时间:2020-05-08  来源:志丹融媒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义正镇阳洼河村安家沟村村民赵海阳的玉米地里,他们正在进行玉米覆膜。

  眼前这个个头不高、皮肤略显黝黑,不善言辞的人就是赵海阳。40刚刚出头的他,虽然步履蹒跚,行走艰难,但是却从未向命运屈服,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的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义正镇阳洼河村脱贫示范户 赵海阳:我这块地是三亩多,去年一亩地也就达到1300多斤左右,今年还准备高产高收。今年准备一亩地产个1500到1600斤,总共下来能收入5000到6000元。

  赵海阳因多年前在外务工时的一场意外,导致身体三级残疾。多年来,他一直未婚,和年近六旬的父母一起居住,生活过得非常拮据。2017年被确定成为精准帮扶对象后,通过政策宣传和扶贫干部的结对扶持,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改变生活现状,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在逆境中奋斗,依靠产业支撑改变命运”。早在2008年,他就开始发展苹果产业,恢复了自家的7.5亩撂荒园,又于2016年新建了12亩果园,去年仅苹果产业一项收入就达到了2.5万元。

  义正镇阳洼河村脱贫示范户 赵海阳:我以后要发展我的苹果。今年刚开春,去年卖了2万多,今年准备打算大丰收,要比去年还卖的多。要和技术员好好学习技术,发展我的苹果。

  长期稳定的产业虽然建起来了,但是短期收益没保障,戴着贫困户的帽子让他如坐针毡。正当他愁眉不展时,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再一次吹进了他的家门。县上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梯田苹果川道菜、特色产业全覆盖”的产业格局,鼓励贫困群众发展“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将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赚”。2018年,赵海阳抓住机会,又干起了他以前曾经干过,有着丰富经验的养蜂事业。

  【同期声】:分蜂也是在秋天分了,我今年准备在秋天分了,今年准备在6、7月份往开分了。

  2019年赵海阳共发展中蜂养殖21箱,产蜂蜜300斤。目前已售出160斤,收入12800元。剩余140斤正在销售。

  义正镇阳洼河村脱贫示范户 赵海阳:我现在的产业起来了,长期产业有苹果,短期产业有蜜蜂。我现在今后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后不能靠别人,靠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加美好。

  除了发展苹果产业和中蜂养殖产业外,赵海阳还被聘为公益特岗护林员,每年工资7200元。加上两项产业收入,赵海阳成功摘去了贫困帽子。

  义正镇组织委员 刘炜:赵海阳因为身体残疾,2017年被我镇确定为贫困户。确定之初,镇党委、政府根据赵海阳这个实际情况和以前从业经历,确定了养殖蜜蜂和发展苹果产业这两项脱贫致富之路。赵海阳通过不等不靠,发展养蜂和苹果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在2019年,被我镇评为产业发展脱贫典型、脱贫示范户。

  脱贫了,赵海阳干劲一下子提起来了。他每天除了正常的巡山和做好护林工作登记外,就是忙碌在果园和养蜂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不甘于平凡,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战斗,依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拼搏劲头。也看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中年农民,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市县级脱贫示范户的“蜕变”。(记者 范文静)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