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建设
恢复窄屏

牛世宏和他的“微公益”

发布时间:2018-05-07  来源:延安文明网

  4月29日,早上五点半,天刚蒙蒙亮,牛世宏就和他的“微公益”成员们一起,准时到达志丹县城北的雨洁早餐店,开始买早餐。不一会儿,就将热气腾腾的包子、稀饭送到了80位环卫工人的手里。

  “真不知该怎么感谢这些娃娃了,每个星期天早上都来给我们送早饭!”吃着热乎乎的早餐,已经干了12年环卫工作的74岁的雷占英感激地说。从2017年起,每周日早晨,她一上班,就会有人送来早餐。刚开始,她不敢要,后来听人介绍才知道是“微公益”娃娃们的心意。

  每周日早晨雷打不动为环卫工人送早餐,牛世宏和“微公益”成员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风雨无阻,从没有间断过。

  2008年大学毕业后,牛世宏成了志丹县保安街道办的一名干部。他每天早晨跑步的时候,路上经常能碰到环卫工人。看着他们那么辛苦打扫,还吃不上热早餐,牛世宏就顺路买几份早餐,给沿路的几个环卫工人送去。

  作为志丹县“老男孩”足球队的队员,一次,牛世宏和队员们聊天时说起这个事,有队员建议建一个微信群,将有意愿、有爱心的人拉进群里,大家自愿捐款,统一时间买早餐,送给环卫工人。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2016年1月12日,志丹“微公益”微信群正式建立。

  禹霞就是2017年6月通过朋友推荐加入到“微公益”微信群的。“平时通过红包捐个20元、50元的,不忙了就带着孩子一起去给环卫工人送早餐,希望孩子也能感受做公益的快乐,多去帮助别人。”禹霞一边送早餐,一边说道。像禹霞这样带着孩子参加“微公益”的人越来越多,“微公益”在志丹这个小城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随着“微公益”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微公益”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牛世宏说:“我们发布了志丹微公益公告,对微信群的宗旨、财务管理、胸章、车贴、群成员的邀请和加入以及安全责任都进行了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公益群发展壮大。”

  屈孝荷是通过全部成员网络投票海选产生的群会计,主要负责“微公益”的小额财务公开的管理工作,财务一日一公开,一季一汇报,一年一总结。她介绍说:“群里所捐的钱,由我统一收取,每天晚上八点半将收入和支出做详细的列表发到群里,供群成员监督。”

  一个公益组织要持续健康走下去,离不开账务的独立和公开,这样才能让群成员放心,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目前,“微公益”已经从最初建立时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307人。从2016年7月开始建立财务制度以来,共收到捐款74854.46元,支出53321.7元,送出早餐8118份。

  随着“微公益”的发展壮大,牛世宏和“微公益”成员也开始向扶危济困、助学助困等领域延伸。

  “这些娃娃比我亲儿子对我还好!”家住保安街道办张沟门村的李生俊提起微公益的成员,总是感激不尽。

  2017年1月,牛世宏在下乡中了解到保安街道办张沟门村一户村民生活异常艰难,便和微友利用周末时间来探访。李生俊家住在山圪崂崂里,沿着弯弯曲曲仅能走人的羊肠小道,要走半天才到一间破旧的土窑洞里,这里就是李生俊的家。李生俊87岁,婆姨79岁,女儿已出嫁,儿子有智力障碍,一家人就靠捡拾垃圾和社会保障维持生活。看到李生俊一家的艰难,微友们商量着为老人做些什么。第二次来,微友们给老人带来了米、面、油和一台电视机;第三次来,给老人维修扩建了水井;之后,每过两三个月,成员们就来看望老人,给他带来生活用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李生俊的光景也慢慢好起来,修了房子,水、电、路都通了,生活有了保障,牛世宏和微友们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我们的钱不多,希望把有限的钱用到刀刃上,给真正需要的人!”

  “一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我是想挣钱、想出名了,可是一路坚持下来,大家终于开始理解我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这个队伍中来。”牛世宏感慨地说,“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日积月累可以穿石,我也希望自己能做一滴水,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和微友们一起坚持把‘微公益’做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市委通讯组 刘晓媛)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